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当时的“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3)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我国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哪两次重大失误?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1)中共八大;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解析】(1)根据材料一“……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中共八大的内容;当时的“主要矛盾”指的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因此材料二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的决策是改革开放。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过的两次重大失误;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有急于求成,忽视了观的经济规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得到的认识是: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吨)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49年相比,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令的主要内容。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949年相比,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查看答案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从实行___________责任制开始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