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英明统治。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唐太宗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贞观之治”。因为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

A. 灌溉    B. 泄洪    C. 运输    D. 饮水

 

查看答案

隋统一全国是在

A. 581年

B. 589年

C. 618年

D. 689年

 

查看答案

材料论述。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请回答。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材料中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主要是因为什么决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当时的“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3)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我国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哪两次重大失误?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