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两幅图片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两宋时期,还有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存的?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唐、宋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各自特点。

 

(1)分别指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 (2)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辽;澶渊之盟;西夏、金(或蒙古政权)。 (4)唐以和平友好为主;宋时战时和、和战并存。 【解析】(1)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因此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唐王朝、周边少数民族;表明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因此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其历史作用是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根据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西夏存在时间是1038年~1227年、金存在时间是1115年~1234年(或蒙古政权存在时间是1206年~1271年)。因此两宋时期,与两宋政权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有西夏、金(或蒙古政权)。 (4)根据材料一、二及上述分析可知,唐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以和平友好为主;根据材料三及上述分析可知,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宋时战时和、和战并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朝皮日休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损害)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该君主是谁?为了“存百姓”他准备如何做起?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材料三: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从中国学去的考试制度指什么?这种考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种考试制度表明我国选官制度有了怎样的转变?

(2)材料二中的“太宗”时期这种考试制度有了怎样的发展?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还有哪些皇帝?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这种中国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300人。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查看答案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二三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文字描述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司南

 

查看答案

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又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词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他是

A. 辛弃疾

B. 苏轼

C. 李清照

D. 张择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