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将全球化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实践也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中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卡斯特罗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将1492年看作全球化开端的依据是什么?

(2)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哪些革命能体现“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成功“实践”?(举2例,4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的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4)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谈谈你的认识。

 

(1)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机、汽车的发明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人际间的交流等(答电报、电话与内燃机等成果亦可酌情给分,两项发明各,能说明理由, (4)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原因: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答成“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亦可给分, (5)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另一方面,也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14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因此材料一将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端。 (2)根据材料一“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实践也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1894年法国大革命使英美法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成功实践了“世界近代民主思想”。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领域的重要发明电报、电话等,以内燃机做动力的发明——飞机、汽车等,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人际间的交流,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4)根据材料二“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答成“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亦可给分)。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现象,中国应该一方面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另一方面,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了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自百度

(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政策”“新”在哪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并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

从图中你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美苏大力发展核武器

B. 美苏进行军事竞争

C. 美苏争霸

D. 苏联出兵阿富汗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趋势的演变,这三种格局的相同点有哪些(  )

①合作与对抗并存 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③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④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两幅漫画均反映了二战后的欧洲局势,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图一宣传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重要性

B. 图一揭露了美国企图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图二中斯大林的“阻止”导致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D. 图二中斯大林的“阻止”使美苏由冷战走向军事冲突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徽章。其中代表欧洲联盟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