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下面示意图中方框处应该是

A. 洛阳

B. 长安

C. 北京

D. 咸阳

 

B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空缺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依据课本所学,汉代丝绸之路从国都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过西域一直到达中亚、西亚、欧洲地区,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所以图中空缺处应是长安。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 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 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D. 生产力飞速的发展

 

查看答案

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下列有关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

B. 甲骨文还没有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C.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D.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查看答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过山车”的变化】

1913至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项目    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粮食(万吨)

7.650

4.519

94.7

牛(万头)

6.060

5.250

102.5

猪(万头)

2.090

1.750

104.3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表格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

【大萧条的到来】

“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须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结合材料概括指出“大萧条”到来后,美国的农业状况。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现状有何对策?

【奇迹般的变革】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7%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的原因是指什么?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

 

查看答案

结构性的权力转变与经济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使节团在1871年12月23日,由横滨启程,到1873年9月份前分批回国。在考察期间不断往国内写信,随时介绍情况,以便国内及时地学习到西方的先进经验。明治元老们就是参照这些考察报告进行近代化建设的。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列举两例“明治元老们进行近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有何积极影响在哪儿?

材料二 近500年来,今现代世界历史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转变始于15世纪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之为“群雄竞争”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2)结合材料二,分析导致“三次结构性权力转变”的具体原因。

 

查看答案

英国的大炮迫使天朝帝国与世界接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1)从1793年英国特使觐见时中英两国互赠的礼单中,可发现二者有何本质上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导致其差异的根源。

材料二 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

材料三 中国之官炮,之官船,其工匠与监造之员,惟知畏累而省费,炮则并渣滓废铁入炉,安得不震裂?船则脆薄腐朽不中程,不足遇风涛,安能御敌寇?”官设水师长艇,每艘 官价四千,已仅洋艘五分之一,层层扣蚀,到工又不及一半。

——魏源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写作此书的目的何在?材料三中魏源的记述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