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自有人类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

自有人类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让我们反思战争带来的苦难,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各国的矛盾和争端日趋激烈,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1)请结合下边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中A、B两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4)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

 

(1)名称:A国:三国同盟; B国:三国协约。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或: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遭到了日本的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举措: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或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3)会议:雅尔塔会议 (4)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解析】(1)依据材料一“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图片可以看出B国和法俄是一个组织;A国和意奥结成一个组织。结合课本所学,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也加入德奥军事同盟,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英国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形成三国协约。由此可知A国是德国,相关集团:三国同盟; B国是英国,相关集团: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严重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依据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时间提示,结合课本所学,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3)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为二战后两极格局奠基。 (4)依据课本所学,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的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见下图)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材料三  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后期画像砖“汉代讲经图”。(见下图)

材料四  毛泽东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材料二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中的讲经图,你认为把此图放在教材中的最主要的意图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毛泽东的评价,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查看答案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42年11月10日,晋察冀边区编印了“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本。”作为边区妇女冬学政治教材之一。就在这一年7月份开始到第二年2月,欧洲战场打败希特勒的行动成功了,请问这个行动是

A. 英法联军成功地抵挡了德国的进攻

B. 波兰亡国,助长了德国进攻的气焰

C. 斯大林格勒战役,阻挡了德国进攻

D.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查看答案

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则成了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罗斯福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 消除经济危机

C.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 对工业、金融等行业进行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