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印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我国科学家在诸多国际科技大奖中勇夺桂冠……我国创新的辉煌成就,让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也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月8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技术突破。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获得“革命性进展”主要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图中的“发明大王”与材料二中的哪一项发明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些方面的代表成就?(列举一例即可)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条件:有一批掌握某一门技术的工人 伦敦是欧洲科研的中心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灯 (3)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任举一列即可) (4)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只要说到科技的作用即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可知,有一批掌握某一门技术的工人,伦敦是欧洲科研的中心;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获得“革命性进展”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等;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 (4)开放性题目,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的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新华网

材料二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这是习主席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亲临沙场检阅部队,是我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举行的专项阅兵。

——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海的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这一天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赶赴上海和嘉兴瞻仰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1)下图是《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国民政府诞生地B.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建立的国民政府

(2)观察地图,指出北伐军的进军路线有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国家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国家

 

查看答案

观察图片,根据内容进行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日本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侵略,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2)1941年和1931年,日本分别挑起了与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3)苏军率先攻克柏林,导致德国战败投降。

(4)1945年9月2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5)日本在德国投降后,同反法西斯同盟进行了近4个月的对抗,也投降了。

 

查看答案

分析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美——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红军长征——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

D. 攻克柏林战役——德国投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