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材料~中的“改革”指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史实共同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戊戌变法。 (2)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或国情不同,照搬别国模式)。(意思相近即可) (3)提高国民素质(或进行文化改造)。(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戊戌六君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弊政,实行戊戌变法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和“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和“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的信息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有: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3)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史实共同表明提高国民素质是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位伟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2)图一与图二所示史实有何联系?上述史实对国际社会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长征中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材料说明

A. 长征促进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B. 长征中保存了革命力量

C. 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    D.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查看答案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诗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甲午战争期间    B. 北伐战争期间    C. 红军长征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查看答案

2016年3月2日,据俄新社报道,时值3月3日世界作家节前夕,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公布了“俄罗斯最杰出的民族作家”评选结果。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45%的得票率位居榜首。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写下了不朽的名著,以下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A. 《神曲》    B. 《罗密欧和朱丽叶》    C. 《战争与和平》    D. 《最后的晚餐》

 

查看答案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