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挭,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清运寿终正寝。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材料三
材料四2016年4月24日,南宋商船“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该船从泉州港出发,在西沙群岛沉没,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A是____,B是____,C是____。
(2)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如何?
(3)依据材料二归纳大运河逐渐衰落的原因。
(4)材料三反映唐朝丝路文化交流频繁,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是哪一著作?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又是谁呢?
(5)材料四中南宋沉船当时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船上的“外销瓷器”可能产自江西的什么地方?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得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能照抄材料原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吾”为避免“一朝而败”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的“朕”是谁? “朕”接受魏征“偃革兴文,布得施惠”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政策?
(3)据材料二分析,“朕”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取得了什么效果?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设置了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促进了民族团结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 蒙古族回族
B. 朝鲜族回族
C. 土家族藏族
D. 蒙古族满族
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 汉朝政府
B. 唐朝政府
C. 宋朝政府
D. 元朝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