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清代的一位大臣用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 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可以判断该大臣( )
A. 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怨恨 B. 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C. 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办事非常仔细
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一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军机处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江都县人民政府1951年8月发给某农户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两年(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材料三: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该农户是在哪场运动中获得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的?这场运动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1992年后,为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围绕东北亚地区的争端,近年来美国实施了不少损害中国利益的行动。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1983年《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中美经常发生大小矛盾,但美国对台持续的军售,难免令中美近日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艰困期
——人民网《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宣言的发表与什么重大事件紧密相关?试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出兵的主要原因。在实施以上侵略的同时,美国还采取了什么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试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关系出现“艰困”局面的焦点是什么?你认为美国怎样做才能有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维护国家的安全?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工业化建设?
(2)为实现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在该规划中,党和政府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该规划的完成有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二社论内容判断,当时我国正在进行什么运动?该社论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4)材料三中的“战略转变”始于哪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