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李自成
D. 康熙帝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设置台湾府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段话反映了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台湾曾经被西方殖民者占据。话中“贵国”指的是:( )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台州九捷
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确立中心,自拟标题,写一篇80-120字的内容介绍,说明事件之间的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