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________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时,该制度有哪些创新?

探究二 经济篇

(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探究四 启示篇

(4)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1)科举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2)曲辕犁、筒车。说明略。(3)唐诗。 (4)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状元是科举考试进士科的第一名。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科举制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还创立了武举考试制度。 (2)本题考查唐朝的劳动工具的革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劳动工具,制造了曲辕犁,还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唐朝劳动工具的先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本题考查唐诗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科举重视考诗赋,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材料中的李白、白居易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4)本题考查对唐朝的认识。唐朝国家统一,完善科举制,维护了封建统治。唐朝科技先进,文化昌盛,这是唐朝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的结果。因此,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维护国家统一;要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要坚持改革开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

【盛世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述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开放交流】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试举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

(4)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  )

A.政权分立  B.繁荣开放  C.统一浪潮  D.社会危机

(5)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他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 “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建立西夏国的党项族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一支(   )

A. 匈奴族    B. 回纥族    C. 契丹族    D. 羌族

 

查看答案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前(  )

A. 北宋与辽的争战    B. 北宋与金的争战

C. 南宋与辽的争战    D. 南宋与金的争战

 

查看答案

某同学对“岁币”真正含义不了解,你帮他解释一下吧(  )

A. 政府征收的钱物    B. 少数民族向北宋送的钱、财、物

C. 少数民族向政府交纳的钱、财、物    D. 北宋政府向辽、西夏送的钱、财、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