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1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 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 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 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 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 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 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 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