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不同时期农村政策的选择 【情境叙史】 材料一:我叫三毛,35岁,是陕西蓝田县农民...

不同时期农村政策的选择

【情境叙史】

材料一:我叫三毛,35岁,是陕西蓝田县农民。一家六口靠1亩旱田过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王老财的地,一年到头,向地主缴田租之后,养不活一家人。哎,不说了,大多数农户生活和我家差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变天了。1951年春天村里来了“土改工作队”,昨个反响,把全村的男女老少叫到村祠堂里开会,说是要“分地”,这真是“聊咋了”!

(1)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前,造成三毛家生活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分地”是什么意思?土改工作队根据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文件来进行分地?

【文献析史】

材料二:1953年“一五”计划宣布。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严重地影响了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进而间接影响工业投资。1953年12月公布的《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农业合作社是互助组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1954年农业合作社出现了冒进迹象,到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多达96%。

——摘编自张选《中苏农业问题比较研究》

(2)据材料二回答,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到“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多达96%”说明了什么?

【文物证史】

材料三:下图1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1978年12月18日的一个晚上,18户农民签订的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文字内容是:“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图1一张摁满手印的合同书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对农村哪一生产组织形式不满,为什么?

(4)图1这份合同的签订推动农村哪一生产制度的实施?该合同书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何历史价值?在签订这份合同的同时,中共在北京正召开哪一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做出什么重大决策?

【领悟历史】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农村政策演变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地主多余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适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人民公社;忽视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开始的历史见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特别说明:考生所答的历史专用名词、历史人名、历史地名、朝代名称等,如出现错别字,皆以错误判定,不予给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一家六口靠1亩旱田过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王老财的地,一年到头,向地主缴田租之后,养不活一家人。”由此可知造成三毛家生活贫苦的原因是“向地主缴田租”,根源是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变天了。1951年春天村里来了“土改工作队”,可知反映的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无地少地农民迫切需要土地,国家实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多余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它为依据开始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2)依据材料二“……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严重地影响了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进而间接影响工业投资。”得出农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由此得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材料“1953年12月公布的《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农业合作社是互助组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结合课本所学,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多达96%。”说明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依据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1978年12月18日”“分田到户”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始改革。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忽视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落后。因此农民对人民公社化不满。 (4)依据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1978年12月18日”“分田到户”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我国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最早进行农村改革的合同书,是中国农村改革开始的历史见证;依据材料三中的时间:1978年。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当合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依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满足无地少地农民的要求,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材料二因为土地改革后,分散的农业经营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反映了不同的时期,我国制定了不同的农业政策。由此得出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

材料一: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分析:材料一说明了当时中国经济怎样的现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这一规划的超额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1984年3月24日,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联合写给省委的一封信——“请给我们‘松绑’”。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等媒体转发,从而引起了国内一场国企全面的放权运动。

——摘自长江网

(2)分析:材料二中给国企“松绑”的含义是什么?“松绑”之前哪种经济管理体制束缚了企业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史实: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推论: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2)史实: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推论:大跃进时期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史实:“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推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史实:“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的试,大胆地闯。”

——摘自邓小平南方谈话

推论:邓小平的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5)史实:1992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徐州(金山桥)经济开发区,实行“自费开发、滚动发展”,2010年,徐州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国务院正式认可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

——摘编自《徐州简史》

推论:改革开放初期,徐州市被列入对外开放城市,拥有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

(6)史实:198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到2012年底,我国已经建成了涉及7亿城镇人口的9.1万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基本做到了居委会组织全覆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社区逐步得到落实,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得到保障。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2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十八大以来,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就公布了近700名官员被调查或处理的消息,绝大多数为厅局级官员,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多达55名,在上述被查处的55名高官中,中央部门和国家机关等共计12人。这说明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B.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查看答案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出现的新名词,对建设“美丽中国”发挥直接作用的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义务教育法》

D. 《环境保护法》

 

查看答案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