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豆《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这一“巨大的技术革命”具体是指
A.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 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2016年10月18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抵达北京,开启为期四天的对华国事访问,媒体认为双方在黄岩岛等问题上可能会求同存异,找一个双方都能接钠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官方媒体用“柳暗花明”来形容杜特尔特此次破冰之旅,“求同存异”方针源自于
A. 万降会议
B. 日内瓦国际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中美建交公报》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改革开放 D. 人民公社化运
以下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内容:“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B. 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C.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 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以下这些珍贵的图片,从不同角度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巩固的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大生纱厂公司年鉴》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啬公建议设纱厂于通州。”材料中的“啬公”是指
A. 张骞 B. 胡适 C. 左宗棠 D. 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