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 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转变后工作重心:经济(现代化)建设。 认识: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强国等。 【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以看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工业化。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 (2)分析材料二的“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速度、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会议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作出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通过以上分析得到的认识是: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强国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

 

查看答案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查看答案

1952年底,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     )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

A. 上海    B. 深圳    C. 南京    D. 厦门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