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关键:变革官制(或变革政治制度)。 (2)阶级:资产阶级 内容:发展农工商业 (3)原因:不符合中国国情 没有学到关键 没有掌握实权 (4)贡献: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或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或主张君主立宪制) 【解析】(1)依据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的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结合课本所学,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的愿望与要求,其中发展农工商业是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的信息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古建立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制度起到了冲击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科学家们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载人飞船前往火星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在哪两大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A. 原子能、空间技术

B. 新能源、新材料

C.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

D. 空间技术、生物技术

 

查看答案

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署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

A. 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 冷战已经结束

C. 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 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查看答案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二战中一位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光荣而不屈的城市,反而消耗了自身大量的有生力量,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一战役指的是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列宁格勒战役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查看答案

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条约是

A.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和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