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万水千山总是春一经济卷】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唐...

【万水千山总是春一经济卷】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唐-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设的复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识图学史】

(1)图一、图二是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分别写出其名称,并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

(2)观察图三、图四,比较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任务二【史料硏读】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东南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逼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材料一中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

(4)材料二中,宋朝大都市商业的兴盛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任务三【规律总结】

(5)综合上述,归纳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1)曲辕犁筒车。影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相同点:南北起止点没变;都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不同点:元朝大运河不经过洛阳;缩短了航程等。(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 (3)原因: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自然资源丰富和自然条件优越。变化: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 (4)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等 (5)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发达的交通路线;充足的劳动力;政府重视经济政策等。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图一是唐朝农民把以前耕犁的犁壁由直的改进成了弯曲的,称为曲辕犁,以便于耕作。图二是筒车,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筒车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曲辕犁、筒车的应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根据图三、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世祖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元朝的两段新运河,是指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这样元朝运河不再经过洛阳,河道变直,航程缩短。因此,图三“隋朝大运河”、图四“元朝大运河”相同点是:南北起止点没变;都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不同点是:元朝大运河不经过洛阳;缩短了航程等。(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即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意思是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意味着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其原因有: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地区社会安定;江南自然资源丰富和自然条件优越。 (4)根据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知,宋朝大都市商业的兴盛对人们生活的好处是: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根据材料二“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可知,宋朝大都市商业的兴盛对人们生活的好处是: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等。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发达的交通路线;充足的劳动力;政府重视经济政策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渡尽劫波兄弟在——民族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中国政治通史》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是什么?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一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盟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归纳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关系的方式。

 

查看答案

【八千里路云和月——外交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蕃何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威尔斯《世界简史》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材料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讲话

(1)根据材料一,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唐朝“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唐朝的这种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日本认为“常须达”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宋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并分析“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的原因。

(4)综上所述,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数千古风流人物——帝王卷】请根据下列人物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在西方人眼中极具影响力,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多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你认为他能入选的理由是什么?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图二帝王的治国理念,为了避免“覆舟”,他釆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3)“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诗句反映了与图三人物相关的哪些事件?简述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图四人物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各种制度与文化,对其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查看答案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下列相关史实与元朝的管辖无关的是

A. 在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B. 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C. 在西藏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D. 在北部蒙古边境开设贸易场所“榷场”,进行互市

 

查看答案

“腹里”是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当时被称作“腹里”的是

A. 山东山西河北

B. 山东山西河南

C. 山东山西陕西

D. 山东山西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