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战争与格局】 材料一:“一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

【战争与格局】

材料一:“一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二战”爆发时,再次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德国首先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团结是这场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除建立联盟外,再写一件二战中的具体事例说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国和苏联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宣告结束,旧的世界格局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形成。

(4)材料二中“新的世界格局”在政治上表现为什么?

 

【战争与格局】 (1)第一次是萨拉热窝事件(或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第二次是摆脱经济危机(回答符合题意可得; (2)凡尔登战役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4)政治多极化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在检阅军事演习后,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国的政治危机十分严重,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因此德国首先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分别是第一次是萨拉热窝事件(或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第二次是摆脱经济危机(回答符合题意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发生在法国境内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最残酷,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此后,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签字国保证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轴心国单独媾和。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因此,“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战场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加速了日本的灭亡。这充分证明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团结是这场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国和苏联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宣告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因此材料二中“新的世界格局”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多极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与法制建设】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代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人类第一次将王权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标志着社会发展开始进入文明法制时代。”

(1)材料一中“人类第一次将王权关在了制度的笼子里”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马赛曲》中唱到:“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2)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曲》被广泛传唱。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法国大革命期间集中体现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对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引用了《孟子》和《周礼》中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孙中山说:“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的特点。

(4)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借鉴中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举两例)

(5)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查看答案

【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一: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摘编自《图说天下》

(1)材料一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法国,当时法国爆发了一场大革命,被认为是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2)材料二中“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文献为它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上述材料中,法、美两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

材料三:1861年2月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材料三中的措施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了哪些问题?

材料四:过去的西洋文化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后日本人要进行改革,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西洋文化带进国内。

(5)材料四中反映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对外政策有什么变化?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历史作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学习十九大精神】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170多年来实现民族复兴的苦难辉煌,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的不懈奋斗,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一年来治国理政的出色成绩,交汇于今朝,昭示着未来。历史贯穿矢志不渝的信念,现实砥砺一往无前的信心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一事件开启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苦难辉煌”?

材料二:从南湖红船,到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在抗日峰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2)如何理解“万里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请写出中国共产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早期革命战争到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融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继承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先进理论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

——新华网北京

(3)“农村包围城市”的起点是什么?从早期革命战争到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列举一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

(4)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什么?这两个指导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

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党和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八下《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改革开放”的决策是什么会议决定的?“包产到户”对农民起到什么作用?在几个经济特区中,最先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是哪里?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九下《世界历史》

(2)材料二中“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

(3)维新变法中哪一措施最能体现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4)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是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两次成功的改革。在改革中都有所创新,这些“创新”分别体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但……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中华文明》

(1)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被各民族尊为“天可汗

——七下《中国历史》

(2)唐朝民族关系融洽,与哪个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

——七下《中国历史》

(3)为有效管辖西藏地区事务,清朝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什么事件?

材料四:在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只有这一制度刻意显示了公平公正。这一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对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十分有利……。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先生称这一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史的教训》

(4)材料四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