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

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上”是谁?简述他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材料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三,该公报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列举一项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立法工作的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政治文明演进的理解。

 

(1)“上”是指秦始皇;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或人治)。 (2)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或成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围绕政治民主化可酌情给分。) (3)要求:宪法至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突出立法主体。(答对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成就: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任举两项即可。没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可得分。 (4)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政治文明一定程度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受时代的制约;不同时期政治文明的表现不尽相同;中国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相近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秦朝)提示,可知“上”指的是秦皇帝——秦始皇。结合课本所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即“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依据题意“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概括辛亥革命的作用。结合课本所学,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这些都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成就。 (3)依据材料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得出:宪法至上;“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得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得出:突出立法主体;结合课本所学,文革后人们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4)依据材料一,秦始皇秦朝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得出: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由于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民主政治,没有推行,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治遭到践踏得出:政治文明一定程度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受时代的制约;不同时期政治文明的表现不尽相同;中国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材料三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

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来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饭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钢产量

5

5

4

3

2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 赫鲁晓夫改革

 

查看答案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部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是

A. 《人民宪章》

B. 《国际歌》

C. 《共产党宣言》

D. 《联合国宪章》

 

查看答案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揭示了(    )

A. 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 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 罗马帝国的扩张范围    D. 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查看答案

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工业革命的爆发    D. 科学革命的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