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勇于改...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结合材料一分析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据材料二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

(3)材料三中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指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1)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阻力和困难:A.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B.地万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C.中央官员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D.改革遇到障碍,始终没有落实。e.光绪皇帝没有实权。f.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 (2)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A.改革的领导者要高瞻远嘱、意志坚定,同时掌握实权,做到政令畅通。B.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当时的实际。C.改革要措施得当、配套完备,行之有效。D.人民群众对改革要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e.要有良好的策略,尽量减少改革中的阻力。f.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亦可给分。) 【解析】依据材料一“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由此可知是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按照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进行变法。因为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光绪帝这次变法被称为戊戌变法;依据材料“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得出变法中遇到的阻力: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得出变法措施空洞,只停留于变法,各地万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由“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中央官员听命于慈禧太后,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由材料“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 “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得出: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等。 (2)第一问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第二问依据材料二“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可知,作用: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依据课本所学,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4)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戊戌变法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失败,得出改革的领导者要高瞻远嘱、意志坚定,同时掌握实权,做到政令畅通;由于戊戌变法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失败得出: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当时的实际;改革要措施得当、配套完备,行之有效;由改革开放的成功得出:人民群众对改革要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要有良好的策略,尽量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上”是谁?简述他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材料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三,该公报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列举一项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立法工作的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政治文明演进的理解。

 

查看答案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材料三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

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来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饭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摘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钢产量

5

5

4

3

2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 赫鲁晓夫改革

 

查看答案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部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是

A. 《人民宪章》

B. 《国际歌》

C. 《共产党宣言》

D. 《联合国宪章》

 

查看答案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揭示了(    )

A. 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 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 罗马帝国的扩张范围    D. 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