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变化是

A. 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 主张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C.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D. 提出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可知,孙中山认识到在满清政权被推翻后,帝国主义的民族侵略仍旧存在。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见解,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即由原来的反对清政府转向反对帝国主义,C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清政府在1912年就被推翻了,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反映了近代西方一场侵华战争,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该侵略战争目的是

A. 掠夺圆明园的财富

B. 割占中国领土

C. 打开新的通商口岸

D. 获得战争赔款

 

查看答案

如图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这说明了

A. 中原大地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

B. 此历史建筑群都是宗教建筑

C. 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D. 中原地区是佛教、道教的中心和发源地

 

查看答案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回答:

(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两次会议暂时缓和了矛盾,建立了世界新秩序。这一“世界新秩序”是怎样的?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会议是哪次?

(2)二战后,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再次发生变化。此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面对这种趋势,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请你写出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民主与法制建设】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1)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终确立这一权力关系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2)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体现其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文献是什么?写出在英国经济和法国大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大事一例。

 

查看答案

【暴力革命与和平变革】

材料一: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4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美国序》

(1)这个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的“独创性”?

材料二:“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

——《全球通史》

(2)“非凡的改革方案”具体指什么改革?改革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这次科技革命所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其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试列举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的科技成果各一例,并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