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文中说:“华盛频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 华盛烦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苦。”这一说法
A. 肯定了华盛顿对美国的历史资献 B. 确定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唯一地位
C. 很客观,没有一点主观性 D. 很主观,无丝毫历史依据
有人曾预感14——15世纪的欧洲是肃杀的秋天,但今天许多人则认为这两个世纪是孕育着现代欧洲的和暖的春天,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14--15 世纪的欧洲。
A. 天主教会宣扬上帝的伟大,带给人们希望 B. 甄灭几百年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获得重生
C. 资产阶级重视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兴起 D. 强调科学、理性的新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 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材料描述的这次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开罗会议 D. 德黑兰会议
(题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地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
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双十协定》的签订 D. 《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