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g)以挞(tà)坚甲利兵乎? |
|
图B
材料二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1)材料一中图A所代表事件的局限性是什么?图B中光绪皇帝为什么决心变法?光绪帝的变法措施颁布后,在官员中引起极大震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列举19世纪末中国人“在传统中变”和“在传统外变”的事例。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在传统外变”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有何认识?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①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②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
④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清末我国从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 建立民主共和国,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其中中国人“逐渐接受西学”、要求“全盘西化”的代表事件分别是
A. 鸦片战争、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这场运动是为挽救民主共和制度而开展的启蒙,是为告别中世纪而进行的思想革命……任何国家要走出中世纪都必须经历这一场思想革命,重演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这场运动
A.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D.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