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谋求发展,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谋求发展,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一种趋势?在这种格局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1)一战;萨拉热窝事件。 (2)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01年,加入WTO。 (3)苏联解体;多极化;经济实力。 (4)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逐渐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知,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2001年加入WTO,它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进展。 (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的结束,也标志着华约的解体。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新兴力量的崛起,“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整体局势和平稳定,各国都在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发展,力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力位置,经济实力在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作用。 (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要想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走和平崛起道路;加强与各大国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纵观中外历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材料三: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列宁

材料四:春风拂面,麦浪滚滚。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摘编自新华视点《习近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对于秦国确立“新制度”起了关键作用?

(2)材料二中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哪两次改革?

(3)材料三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这一“处方”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改革尝试?这一政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查看答案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

(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分)

材料二:台湾大事记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①____;②____;③____。

材料三: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

 

查看答案

出生扬州高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文学家是谁?

A. 鲁迅    B. 朱自清    C. 汪曾祺    D. 吴征镒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学派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注重经世致用,为晚清经世派之先驱?

A. 扬州学派    B. 永嘉学派    C. 扬州八怪    D. 东林学派

 

查看答案

扬州廿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句诗是诵颂         美景的千古名句。

A. 瘦西湖    B. 何园    C. 个园    D. 小盘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