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交往史实 时间 交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交往史实

时间

交往史实

西汉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实行海禁

唐朝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

明朝中后期

实行海禁;戚继光抗倭

宋朝

设立市舶司;海路贸易兴盛

清朝

闭关锁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滔滔雄辩,在会场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

(2)为什么说当时“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

材料三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中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3)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特点:和平交往为主;中外贸易由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反侵略斗争。 (2)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会议由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中国的国家实力弱小。 (3)主要目的:为了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解析】(1)依据表格中的史实:西汉、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前期的交往史实,得出中外交往的史实多以和平交往为主;由西汉的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到宋朝、元朝海陆贸易兴盛,郑和下西洋等史实得出:中外贸易由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由此图表西汉、唐朝、宋朝和元朝与外的和平交往的史实,到明朝、清朝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得出: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从丝绸之路、海陆贸易兴盛,再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来华说明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明朝后期、清朝的戚继光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说明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中出现反侵略斗争。 (2)依据问题“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即中国的外交官雄辩无关改变中国的命运,说明中国的外交官的才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结合课本所学,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会议由大国操纵,实行的实力外交;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弱注定了中国外交的失败。 (3)依据材料三“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即中国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结合课本所学,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2)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查看答案

_____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_____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缀革命爆发。

 

查看答案

(题文)1955年4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_____;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访问中国。

 

查看答案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等在_____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地区会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