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书评价“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二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

有书评价“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二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这最有可能是在赞颂中国古代哪一帝王?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元世祖

 

C 【解析】依据题干的“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重用人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谏如流。故C符合题意;秦始皇、汉武帝、元世祖与题干的“谦虚纳谏”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查看答案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但当时的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为此,隋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兴修灵渠

B. 开通丝绸之路

C. 开辟海上运输

D. 开通大运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国家贫穷落后的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问题二·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材料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

(问题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3)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问题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材料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

(问题五·姓“资”姓“社”的问题)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5)材料五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写出年月日)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图中发表讲话的人是谁?

(2)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