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52年,一位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

1952年,一位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工业化

B. 土地改革

C. 农业生产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我国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才有题干中农民的“这个梦想实现了”,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没有涉及分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1年,一位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它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报道中的“消息”是

A. 渡江战役胜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D. 香港回归祖国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这两句话中的“此”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

 

查看答案

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囯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层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

—摘自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19世纪中期则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想,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竟起的时代”。

—摘自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640年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在“1789年革命”中,法国颁布了哪部纲领性文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19世纪末,美国提出什么政策,主张利益均沾,与西方国家共同掠夺中国?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加强对西欧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在“群雄竞起的时代”,世界格局朝什么趋势发展?欧洲的哪一组织成为群雄中的一员?

 

查看答案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摘自《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

—列宁

材料三: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对此,美国没有异议……

—摘自《中美联合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清政府“跪着办外交”的两个事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受难者”指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哪场运动的爆发与“《凡尔赛和约》”有关?1938年,在哪个会议上,希特勒用类似的手段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你认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公报”的发表有什么意义?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4)从上述材料及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摘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摘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张与魏源在哪本书里提出的思想相似?同一时期,俄国进行的改革与中国这场运动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次会议?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什么制度?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1988年我国设立哪个经济特区?

(4)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