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被...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五 1934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五次 “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因此填写(1).五, (2).193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或比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以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戚家军名闻天下。

材料二  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并不是与你们作战,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台湾归还原主。

材料三  如下图为清代“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它在雅克萨抗俄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戚继光为什么能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并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2)材料二中“你们”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此战役结束后,中俄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查看答案

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极为复杂的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某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的知识探究。如果你是班级中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并说出其政权分别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2)归纳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之间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3)请你就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写一句宣传语。

 

查看答案

识别和运用历史插图是我们学习和基本能力之一,请结合下面图片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中图(2)“交子”有着怎样的地位?这种新货币有何明显优点?

(2)材料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哪一领域的繁荣?此外当时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

(3)这给当前我国发展经济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定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评论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选官标准和官吏选拔权方面的创新性。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行省制度的重要作用。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域,这个朝代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了什么行政机构?

(经济篇)

材料三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说出材料中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并介绍其主要功能。

(文化篇)

材料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4)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能够促使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问题,你对创新有了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