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背景:__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

背景:__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鸦片战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再各地发生。故答案为鸦片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兵重,压黔境。战土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诗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甲午战争期间    B. 北伐战争期间    C. 红军长征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查看答案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 第一次反“围剿”    B. 第二次反“围剿”

C. 第三次反“围剿”    D. 第五次反“围剿”

 

查看答案

毛泽东于1935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查看答案

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

A. 瑞金    B. 遵义    C. 会宁    D. 吴起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