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帝国最初的两百年,正值我国的东汉时期,罗马帝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帝国最初的两百年,正值我国的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积极开展与东方的贸易,东汉时期的中国与罗马帝国的贸易比较频繁。双方的官方也开始正式接触。

(1)在中国的史书中对罗马帝国是怎样称呼的?

(2)当时,中国的哪种物品深受罗马人的喜爱?

(3)双方官方交往有那些史实?

 

(1)称大秦。 (2)中国的丝织品。 (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珍贵物品。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的史书中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是大秦。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中国的丝织品深受罗马人的喜爱。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班超派部属下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条支海”(今天的波斯湾)。166年大秦(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派使者从海上来到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查看答案

某同学想了解古希腊文明情况,下列可供他翻阅的书籍有

①《马可·波罗行纪》

②《天方夜谭》

③《伊利亚特》

④《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查看答案

战争既可以毁灭一种文明,又可以使不同的文明不断交融。下列古代战争中,能同时体现同这两种情况的有(   )

①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战争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赤壁之战   ④楚汉战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10世纪时的欧洲,东边是繁荣的拜占廷帝国,西边是黑暗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国。二者之所以区别如此之大,主要表现在

拜占廷帝国继承了希腊罗马文明       拜占廷帝国经济繁荣

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着西欧             城市在中世纪欧洲兴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