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活动与探究 面对20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

活动与探究

面对20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中后期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加快了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等重大举措,以适应世界科技的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为解决人才问题应该,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本题的探讨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

(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

 

查看答案

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帝国最初的两百年,正值我国的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积极开展与东方的贸易,东汉时期的中国与罗马帝国的贸易比较频繁。双方的官方也开始正式接触。

(1)在中国的史书中对罗马帝国是怎样称呼的?

(2)当时,中国的哪种物品深受罗马人的喜爱?

(3)双方官方交往有那些史实?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