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隋大运河    D. 元朝运河

 

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成都平原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的都江堰。A项灵渠位于广西境内;C项隋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D项元朝在元修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使大运河成为以大都为中心的新型运河,也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阅读下列材料:

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请回答:

(1)明朝末年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一斗争?这次斗争是从哪一殖民手中收回该地区? 1684年,清政府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设置什么?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写出两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查看答案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请回答:

⑴材料一出自哪位皇帝之口?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例说明。

⑵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⑶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1)材料一中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该制度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三中,这种制度完善于什么朝代?在此朝代中,哪位皇帝增加考试科目?该皇帝统治期间被称为什么?

(3)材料四中,该制度在什么时期出现僵化,称为什么?该制度在此时期考试范围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体现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是(  )

A. 中书省的设立    B.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 军机处的设立    D. 宰相的废除

 

查看答案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经济交流,又担心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于是推行(  )

A. 重本抑末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改革开放政策    D. 建立经济特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