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 在解决西藏问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 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 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在团结可见C说法有错误。ABD说法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是广西、宁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两区各族人民纷纷进行庆祝活动,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共同发展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平等    D. 民族团结

 

查看答案

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4年由于荷兰入侵,台湾第一次离开祖国怀抱

B. 当今台湾问题是殖民遗留问题

C. 我国为了解决香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

D. 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完全统一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修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探索)

材料一: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以来,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请列举两例愿望及对应的实践)

(洗雪国耻)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战争名称。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光辉历程)

材料三:如下表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40年

百团大战……

 

(3)材料三是李会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的部分内容,你认为其中列有“北伐战争”的理由是什么?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在“光辉历程”中补充“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年月日)及标志事件。

(砥砺前行)

材料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请用你身边的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不忘初心”的?

 

查看答案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修订法典)

材料一:如图一

(1)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制历史。右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部完备法典的残片,请写出修订这部法典的朝代。

(追求法治)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图二)

(2)对比材料二中的图A和图B,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的?

材料三:“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图三)

(3)材料三: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美国法治建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写出①②处对应的法律文献名称。

材料四: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到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与“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法与时移)

材料五: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中国纪检监察报》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正宪法是在哪一年?

(6)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有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承与发扬)

材料一: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春秋时期,为“德治”这一理念提供来源的思想家是谁?战国时期,秦国践行“法治”思想的改革家是谁?

(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如下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联合完成的伟大著作及发表时间(年份)。20世纪初的哪场革命将著作中的理论变为现实?

(开拓与创新)

材料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请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

(4)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无止境。从以上思想理论的实践和创新历程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