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
材料一:1961年6月13日,毛泽东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时说:“……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材料二:1980年以来,海峡两岸出现一股缓和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被打破,回祖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材料三: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周恩来在××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表明毛泽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或前提)是什么?他的这一设想后来发展成为什么科学构想?
(2)材料二所述史实对海峡两岸有何积极影响?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推断,这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此发言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4)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使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解析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依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材料二:到1956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1957年,粮食产量达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平均每年增长3.7%。
材料三: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收归社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
材料四:1978年至1984年,我国平均每年增产粮食170亿千克,棉花1300万担。这一期间,人均占有粮食从319千克增加到400千克,人均占有棉花从2.2千克增加到5.9千克,……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也随之被逐步取消。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根据材料,归纳出当时对地主的改造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说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反映的成就,是由于实施了哪一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或感悟。
“过去人们多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多依靠政府统一安排工作,如今,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自谋职业已逐渐被人们接受。”这表明
A. 现在人们对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兴趣不大
B.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C.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非常完备,人们对就业的要求降低
D. 我国的就业渠道拓宽,就业完全摆脱了对依靠政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下列不属于六十年代取得的成就是
A. 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B. 氢弹的成功研制
C. 导弹核武器的成功实验
D.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过两次裁军,削减了100多万军队,同时调整军费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研制高技术兵器,发展高技术兵种,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这些举措表明
A. 我国周边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战争威胁基本消除
B. 我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C. 军队成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
D.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