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一拉美国家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所述观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3)你赞同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全球的信息网络化、市场化的变革。 (3)不赞同;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进行生产力的全球大分工,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经济全球化把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把国际经济风险传递给发展中国家,但我们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应该盲目抵制。 【解析】(1)依据材料一“1993年说”基辛格说“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结合课本所学,1898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题后,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急剧变化,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多强”。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依据材料二“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由此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个主要因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市场化的变革。 (3)首先依据材料三的内容“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由此得出作者的观点:不赞同经济全球化;然后结合课本所学,答出不赞同抵制全球化的理由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有着积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村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列举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两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不少于150字)。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 达芬奇--《哈姆雷特》

B. 汤显祖-《最后的晚餐》

C. 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D. 但丁-《神曲》

 

查看答案

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选项代表古代埃及文明的是(  )

A. 秦始皇陵    B. 金字塔

C. 种姓制度    D. 《汉谟拉比法典》

 

查看答案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一国两制    B. 国共合作    C. 和平共处    D. 统一战线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