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必须靠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国情,从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出发,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它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作指导思想的精辟概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把实现现代化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使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查看答案

(题文)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海南省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组事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  )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抗美援朝   ③“大跃进”  ④土地改革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举办奥运是在第几届奥运会(  )

A. 第26届    B. 第25届

C. 第24届    D. 第29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