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观察下图: (1)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倭寇侵扰到达最远的海城名称。 (2...

观察下图:

(1)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倭寇侵扰到达最远的海城名称。

(2)请在答题卡图中,用黑色签字笔画出戚家军反击倭寇的路线。

戚继光抗倭

 

(1)南海。 (2) 【解析】(1)依据图片日本倭寇从海上侵略中国东南沿海,从北向南,日本侵略的海域从渤海、东海,最远到南海的广州。由此可知倭寇侵扰到达最远的海域:南海。 (2)依据课本所学,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中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他又率领进入福建、广东,与当时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难了的倭寇。由此划出戚继光的抗倭路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并以口授方式保存这些经验性知识,是中国古代工匠一直以来保持的传统。中国古代科学家主要就是由这样的工匠和受这样的工匠传统深刻影响的学者组成。在“见见闻闻”“博采众方”的基础上,他们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学者宋应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工开物》中许多科技知识,就是他走出书斋,经过直接地观察和研究,对生产、生活过程中得出的有效经验的总结。

在近代,手工工场的工匠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于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中国古代工匠从生产活动中获取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

(2)《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飞梭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

(4)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匠们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

(5)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工匠们的技术积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

 

查看答案

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与结果之间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一古罗马赢得地中海霸权

B. 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不断推广一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的应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880-1920 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A. 蒸汽机的改良    B. 水车的诞生    C. 内燃机的应用    D. 电灯的发明

 

查看答案

“到目前为止,它(《马可·波罗游记》)是外文文献中对蒙元帝国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但为学者提供了研究蒙元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展现了蒙古帝国的画卷。”对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

A. 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蒙元帝国历史    B. 记述了古罗马旅行家在东方的经历

C. 最先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技术    D. 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通过将贝壳或石子投于壶中的方式,来对城邦事务进行表决。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 法制严明    B. 政治民主    C. 经济发达    D. 文化繁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