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下关于经济特区的设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

以下关于经济特区的设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浦东四个经济特区

B. 经济特区的创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D.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对外经济特区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经济特区的创设,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经济特区。由此可知B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中国的国防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向秀丽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3年

D. 1954年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的重大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与苏联建交

C. 整顿经济秩序

D. 抗美援朝

 

查看答案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

A. 周恩来

B. 陈毅

C. 朱德

D. 刘少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

材料二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惯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2)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