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侵占土地,屠杀人民,开展殖民贸易给和殖民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殖民者为了满足机器工业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加剧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哪国?试举一个它“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的事例。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事件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图二所示的事件有什么作用?“二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什么?

(3)材料三中,A终结的标志是什么?B的发展趋势C是什么?

(4)当今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

 

(1)英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2)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诺曼底登陆。 (3)苏联解体;多极化。 (4)各国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侵占土地,屠杀人民,开展殖民贸易给和殖民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第二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工业革命后,殖民者为了满足机器工业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加剧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图一萨拉热窝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问,依据材料二“图二《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中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开始东、西、南围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两级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第二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一超多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级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所以,B的发展趋势C是多极化。 (4)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正确处理好国际关系,必须做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独立自主为立场,以维护国家主权独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目标,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宗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策,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大事年表: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6年10

红军长征胜利结东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年4-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请回答:

(1)写出标志中国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

(2)根据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个转折在思想上的表现是什么?

(4)结合大事年表,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论分别是什么?

(5)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请举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例子(不得照抄大事年表中的原话)。

 

查看答案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国人枳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一时间,“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维新派则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他们力图推动统治者进行全面的制度变革。

—新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学习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湖南籍维新派代表人物。维新派力图推动怎样的“制度变革”?这场“制度变革”的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以上材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什么?当时为巩固统一,统治者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试举一例,淸朝前期统治者针对国内分裂势力的具体举措。

(4)近代维护国家统一,收复新疆的湖南籍民族英雄是谁?

(5)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台独分裂势力”还很猖獗,请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刘筠

B. 陈国达

C. 黄伯云

D. 袁隆平

 

查看答案

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是

①岳麓书院

②白鹿洞书院

③石鼓书院

④应天书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