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

(题文)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1)著书立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2)①《史记》;②司马光。 (3)不好;《本草纲目》是一部科技著作,不足以影响历史。 (4)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等;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可以看出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著书立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的“书”从笨重的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汉朝造纸术的发明和北宋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著有《史记》,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的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3)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我觉得不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科技著作,不足以影响历史的发展。 (4)根据材料三的“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等值得我们学习。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我们应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5月8日,扬州取得的有突出影响力的成就是

A. 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B. 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

C.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D. 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建成

 

查看答案

他是高邮人,是中国当代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家、剧作家,著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他是

A. 朱自清    B. 江上青    C. 吴征镒    D. 汪曾棋

 

查看答案

“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奉为山斗”的是

A. 鉴真    B. 史可法    C. 郑板桥    D. 阮元

 

查看答案

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这件事发生在

A. 汉武帝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元世祖时期    D. 明太祖时期

 

查看答案

扬州城建城之初被称为

A. 江都    B. 维扬    C. 邗城    D. 广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