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人民才能得幸福.国家才会更富强。阅读下列材...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人民才能得幸福.国家才会更富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党员人数

——选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党的“八大”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召开,开始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断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展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是哪年召开的?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体现了党的队伍建设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写出党的“八大”召开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指导思想?

(4)材料三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1)1921年;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扩大化的发展趋势。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符合我国国情。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材料一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党员人数” 体现了党的队伍建设呈现出扩大化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的“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党的“八大”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召开”可以概括出党的“八大”召开的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根据材料三的“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根据材料三的“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一“伟大飞跃”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符合我国国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 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 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 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 

(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题文)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2012年5月8日,扬州取得的有突出影响力的成就是

A. 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B. 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

C.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D. 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建成

 

查看答案

他是高邮人,是中国当代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家、剧作家,著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他是

A. 朱自清    B. 江上青    C. 吴征镒    D. 汪曾棋

 

查看答案

“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奉为山斗”的是

A. 鉴真    B. 史可法    C. 郑板桥    D. 阮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