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 促进了经济交流    B. 抵御了匈奴进攻    C. 巩固了封建统治    D. 结束了分裂局面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B.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

C. 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D. 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从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 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 秦朝

B. 东晋

C. 隋朝

D. 元朝

 

查看答案

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篇)

    (材料一)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台湾回归后和港澳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国际合作篇)

    (材料四)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4)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

(5)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材料五)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6)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1) 材料一反映当时我国农村开展的运动中,中共中央旨在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材料二)

(2)据上图指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1978年初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及相关问题,你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书本知识指出上述认识所导致的后果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影响?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哪次会议的召开而起?简述这次会议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