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万隆会议    D.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会议

 

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和一些与会国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方向,促使会议圆满成功,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和执行意味着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实现了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结束了西藏农奴制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忧。

(强化君权)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相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可见一斑。

(1) 结合材料一谈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

(闭关锁国)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就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四  清初的四十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同意经营管理贸易。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

(学史明志)

(5)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蒙圣主(顺治皇帝)赐金册、金印、尊贵之封号之鸿恩,是不胜欢忭。

——《达赖五世喇嘛奏谢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及封号的表文》

材料二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葛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葛尔丹。

材料三国家百余年生平累洽(和睦),中外一家(内地和边疆如同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除材料一涉及到的政策外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葛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3)清政府修建须弥福寿之庙和承德避暑山庄的目的何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二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1)根据材料一,请你写出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最远到达哪里。

(2) 根据材料二,写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