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2)指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说说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一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一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人民公社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社合一”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同时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积极性不高,不适应农村中仍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自主权扩大,分配方式也是多劳多得的形式,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权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1)材料一中改革前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有何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企业改革后在生产经营、分配上有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有何相同点?
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
(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
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和福建试办经济特区。下列属于福建的经济特区城市是
A. 深圳
B. 厦门
C. 珠海
D. 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