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
A. 1115年 B. 1126年 C. 1127年 D. 1140年
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走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见证)
(1)下列说法是对以上所示史料的解读,判断正误。
① 图一反映了唐朝与突厥关系和睦,“和同为一家” ( )
② 图二反映宋朝时对西藏宗教首领班禅进行了册封 ( )
③ 图三反映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管辖制度化、法律化 ( )
④ 三则实物史料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变化 ( )
(地图再现)
(2)根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填出图中A、B两处地方的管理机构名称。
A: B:
(3)依据《元朝疆域行政区划图》,指出中央政府在地方管理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史籍叙述)
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 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 等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康熙时,准格尔部噶尔丹 ,在俄国唆使下发动叛乱,后平定,稳定了西北边疆地区 。乾隆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4)据材料,清政府加强西北边疆管理的方式有( )
A.设置机构 B.册封首领
C.和亲结盟 D.驻军平叛
(5)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探究了什么问题?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政治局面与统治者的认识和治国措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指出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材料二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北宋蔡襄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治国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无)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皇帝旨意的传达 ),不于(通过)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治国措施并概括其作用,结合所学举出清朝与之类似的措施一例
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些史实?以这些史实为例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在《新工具》中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据材料指出培根论述的“三种发明”各是什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部颁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