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 |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 占有土地70%—80% |
贫农、雇农和中农 | 占乡村人口90% | 占有土地20%—30%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下列内容与西藏历史发展不相符的是
A.1950年以和平方式获得了解放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一五计划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D.青藏铁路现已建成通车
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①出兵朝鲜
②美国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使中国人民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
——列宁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冲击的办法已经失败了”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我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所体现的共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遇到了来自铁路的挑战。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孙。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富尔顿是这方面的先驱,1807年,他使自己的“克菜蒙脱号”汽船在哈德孙河下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5月8日,两列智轨列车从神农大剧院站缓缓驶出,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示范线在我市正式开通试运行。(注: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是一款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轨道交通产品,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优势,为城市交通限行带来新的选择和体验。车辆采用“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行驶,无需铺设有形轨道,一般3节编组,可载300人。)智轨是创新的代表作,是中车科技创新领域继复兴号(注:中国标准动车组)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全球首条智轨示范线在株洲的开通,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迈入新时代。
——摘编自《株洲日报》(2018年5月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机车和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示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成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复兴号”动车和智轨列车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引起交通工具变革的主要原因。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