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日:“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问题? 请说出他的哪句名言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什么?列举两位他在位时用的贤人。

(3)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一说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4)评价古代帝王需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

 

(1)人民群众的力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任人唯贤。魏征,房玄龄,杜如晦。(3)不同意。贞观之治的出现是由于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了隋朝由于统治者残暴招致迅速灭亡,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粗图志,兢兢业业。(4)原则: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英雄史观。标准:生产力标准。 【解析】(1)依据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他的名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反映了他的这种看法。所以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2)依据材料二“当择贤人而用之”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唐太宗时期用的贤人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其中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依据题干,唐太宗不过是个中才,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人力也”。不同意这种观点,结合课本所学,贞观之治的出现是由于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了隋朝由于统治者残暴招致迅速灭亡,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粗图志,兢兢业业。 (4)依据前面的材料,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任用贤才。得出:古代帝王应遵循人民群众历史观,切忌英雄史观。标准要看帝王统治时期,当时社会生产力是否进步、人民的生活是否提高,还要看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完善、衰亡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据材料一,试概括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条措施。

(2)据材料二,试概括主父偃建议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巩固封建统治)

(1)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任用姚、宋璟为相  B.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本纲目》

 

查看答案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 轻徭薄役    B. 重用人才    C. 减轻刑罚    D. 善于纳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