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的分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材料三:(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姿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一一杜佑《通典·历代盛袁户口》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随之鼎盛”与哪位皇帝有关?由此可见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2)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

(3)通过以上探究,你从中有什么感悟?

 

(1)589年 隋灭陈。隋文帝。国家统一。 (2)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隋亡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爱惜百姓。等。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这是“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隋文帝开创了后来的鼎盛时代,由此可见,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 (2)根据材料三“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的信息可知,材料描述了隋炀帝征发农民,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的史实;这是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即隋炀帝统治时期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人民深受其苦,不得不反抗,同时隋炀帝统治残暴,失去民心,也是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3)通过以上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想要长久的治理天下,一定要勤俭为民,自古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为人民考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爱惜百姓,维护百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 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 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 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查看答案

乾隆在位期间进行了十次大规模战争,合称为“十全武功”,而他也自称为“十全老人”。下列战争发生在乾隆帝时期的是(

A. 靖难之役    B. 收复台湾    C. 雅克萨战争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查看答案

17世纪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瑷珲条约》

D. 《中俄北京条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的是(  

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置内阁和六部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查看答案

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清朝一度经济繁荣,国力繁盛,出现盛世景象,史称(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