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导的。”

——周恩来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见下图)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材料一,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请问这个原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这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段讲话体现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材料三,图中记录了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根据材料四,列举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至少举两例)

(5)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你觉得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4)亚太经合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等。 (5)综合国力的增强;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者的努力;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析】(1)依据图片信息再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相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这个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求同而存异”,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故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这段讲话体现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3)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议案,恢复新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会见毛主席,经过会谈,两国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毛主席会见田中角荣,中日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指出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故图中记录了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成果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4)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90年代”“参与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于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6月正式参与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有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5)分析上面几则材料可知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得成就的原因有综合国力的增强、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者的努力、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那一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材料四:

(1)指出材料一中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0年、1992年发生的海峡两岸的重大事件。

(4)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有哪些因素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探索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出现了许多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几个事件?对此,你如何评价?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请问这里指的是哪里的农民?

(3)请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绿色食品”这个名词。从人们追求“绿色食品”中,可以看出

A. 现代人们的生活依然贫困    B. 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

C. 现代人们注重节约    D. 现代环境保护好

 

查看答案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天下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吃饭。为解决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是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邓小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它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